引種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比賽的勝敗,所以要非常謹慎。我不追求輩分的高低,在下認為好鴿是配出來的,那些集父母優(yōu)點的鴿子才是最好的。引種我認為要把控好四點:素質、手感、血統(tǒng)、成績。素質是第一位的,素質不好的種鴿很難作出優(yōu)質的賽鴿,冠軍的父母大多是充滿活力的年輕鴿子,沒有素質一切都是空談只能失敗,引進素質好年輕有活力的種鴿是明智之舉。
手感:是衡量一只鴿子快慢的標準,必須非常重視,一羽優(yōu)秀的賽鴿往往同時具備非常好的手感體型,它是速度的硬件,它的頭要兇悍,脖子粗壯有力而且要長,前胸要寬羽毛要緊,大條緊密有弧度,短而尖的中距離一定快,公鴿骨架一定要好,母鴿要肌肉飽滿。
血統(tǒng):我對叫什么并不感興趣,現在的血統(tǒng)基本都是雜雜交,祖上幾十種血統(tǒng)你又怎么知道他遺傳哪一路,我就看它能否適應當地的比賽,如果它的兄弟姐妹都有很好的表現那就是好血統(tǒng),否則名氣再大在國外飛的再好那也是廢品。
成績:是選種的必要條件,是否遺傳了父母的優(yōu)秀基因我們只能通過成績來判斷,如果你參加的是中距離(500公里)的比賽,那就引進中距離(500公里)的比賽的優(yōu)秀成績鴿,你用700公里比賽的冠軍鴿來做種參加500公里的賽事那也只能失敗,分速選在1000到1300米的為好,不一定要冠軍但必須和冠軍差距不大的,最好是一起到的后名次鴿。價廉物美。
種鴿的管理,有些人引進非常好的種鴿可就是出不了成績,那一定是管理出了問題。很多人一引進好的種鴿,就如獲至寶立刻給與最好的飼料,以至養(yǎng)尊處優(yōu),長而久之種鴿長了一身的脂肪,大大縮短了使用壽命,這是非常錯誤的。
還有的人平時種鴿照顧的細微入至稍微有點不好就給藥,如喉嚨有點拉絲,或者有點拉水拉綠,生怕種鴿出問題,結果是越怕越出問題。鴿子本身具備很強的抗病能力,給藥太多不僅傷害了鴿子肝臟,種鴿子也會產生對藥物的依賴性,大大降低了自身的抗病能力。
在下認為平時應該給予清除飼料,不出幼鴿可一天一餐,平時不必用藥,除非很嚴重威脅到生命。為了不影響到幼鴿每年配對前一個月打寄生蟲一次即可,但水中必須常放維生素,飼料一周拌一次酵母,可以家飛的多放幾次保持活力。比賽其實從鴿蛋就開始了,配對是非常關鍵的,我最多選用的是賽績配,我喜歡將兩羽都非常年輕優(yōu)秀特點相近的鴿子配在一起,差異太大的鴿子我一般不會配一起,更不會將兩羽有共同缺點的鴿子相配。我覺得種鴿最容易出成績的是一歲到三歲,我一般很少用超過六歲的種鴿,要適時淘汰失去活力的老鴿,或許他們曾經非常優(yōu)秀,或許他們有過輝煌。
以上純屬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。
免責聲明:本網凡是由用戶發(fā)布的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等資料,其真實性、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(fā)布人自行承擔,并負法律責任。賽鴿資訊網不提供任何保證,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